原来的分享中提到过: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两回事儿。回想一下几次创业中的经历,有些新的感悟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。也可以做为我们训练营的一个话题和大家探讨。做好一件事情可能要经历三个阶段:

1,无视。就是不知道创业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,也看不到很多潜在的机会,即使看到一些介绍也不会重视,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需要这些知识。,不知道创业中最难的其实是如何面对竞争,会把创业看得简单,认为有新技术就会创业成功。其实,有了好的技术就像有了一些先进的武器,但要打胜仗还需要军队和决策指挥系统。

2,接受。遇到困难时才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,很多能力很难掌握。这个阶段“看”事情是清晰的,也可以总结出个1,2,3。就像看镜子里的自己,形状、边界、颜色都是清晰的。别人的案例里的决策都是充满智慧、因果关系清晰、明确的。这个阶段大部分都是在思维里的,思维的特点是可以一个瞬间十万八千里,前后多少年。思维是理想化的,很难看到具体事情中的问题,也看不清创业中需要的柴米油盐。这时就是处于想干什么的阶段。

3,实践。能干什么就要难很多,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才可能实现目标。要想创业成功并取得真经,就得面对现实,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并经历九九八十一难。现实中没有火眼金睛和腾云驾雾,决策都像在迷雾中凭碎片信息、直觉做出的模糊选择。别人成功的案例看起来光鲜,其实都是事后被整理过的,实际的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的河。要应对的创业中每天的吃喝拉撒,各种不确定性,才是真正的创业现实。

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思维上是真的,就可能会用理想的思维要求自己和团队。这时就会出现我的团队怎么这么慢、怎么这么差、怎么连这也不懂、怎么这么多纰漏等一系列问题。心理学称这种把思维和现实混到一起的情况为头脑暴政,在子女教育中也很常见。不是你创业中遇到了更多的问题,而是每个创业过程中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,而这些现实中的柴米油盐不会出现在别人的案例里。真是“事非经过不知难”呀!我们曾经分享过决策的方法,但决策最难的其实是认清现实。决策时第一性原理就像指南针,虽然不能告诉你路上有多少险阻,但至少可以给你指明大概的方向。决策的正确只是第一步,即使选对了方向,在实际走的过程中还是要爬雪山、过草地的。

4,超越。如果创业者具有成长型思维,并不断学习并掌握了创业的真谛,就可能逐渐熟练地应对创业中的各种问题。这是你只需要套完善的管理体系,并根据这个体系培养各个岗位上合适的人才,企业的管理就会逐渐轻松起来。一般的管理者就像演员,一直扮演着公司的男一号或女一号,日常工作很忙碌。好的管理者像导演,指导大家表演好各自的角色,自己只处理特殊情况。更换高的管理者像编剧,写好剧本以后请导演按照剧本安排各自工作,自己主要负责完善剧本,甚至设想下一个更大的剧本。

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,我们也非常敬畏我们的认知局限和不可控的因素。创业的刺激就在于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。希望和大家交流,共同成长!